您的位置:首页   > 家庭文明 > 特色家庭  特色家庭
箍桶夫妻:共谱木工情

发布时间:2016-11-11 16:31:31    来源:新河镇妇联    作者:林绍禹    阅读次数:

   几块弯木板,被一根根竹钉紧紧地连在一起,再用铁圈死死捆牢,这就是箍捅。

   在温岭市新河镇六闸村2间昔日的大寨屋里,原木的纹理发出淡淡的清香,满满一屋子的工具及木桶,室内不断传出“啪、啪、啪”的木头敲击声,箍桶师傅陈仙球、姚素娟夫妻手拿斧头、刨、木榔头等工具,正在专心致志地坐在小凳上进行木桶的制作,地上满木屑、刨花。

     

   箍桶属于木匠中的精细作,盛于明朝,到清乾隆年间,箍桶技术更是随着整个社会的发展达到了顶峰。昔日,百姓的脸盆、脚桶、锅盖一类的生活用具,还有水桶、托盘、子孙桶、澡桶等嫁子桶,让箍桶行业红红火火。

   箍桶夫妻中,今年51岁的陈仙球是师傅。36年前,陈仙球跟一位师傅学起了箍桶活。箍桶一般有锯板取材、刨斜边、拼板上箍、铲沟槽上底、打磨出细等几道工序。陈仙球说:“好的箍桶匠拼出的桶严丝合缝,丝毫看不出木板间的缝隙。”

   1983年,陈仙球当了三年的学徒后,在老街上摆摊做起了嫁子桶。由于肯钻研、活又好,生意一直走俏。

花无百日红。八十年代后期,随着塑料制品的逐渐兴起,传统箍桶手艺一落千丈,陈仙球又把店迁到家里,瞄准这时刚刚兴起的豆腐桶,生意才有了新的起色。

妻子姚素娟是徒弟也是工友。1996年,看着丈夫日夜忙碌,此时孩子还小,爱惜丈夫身体的姚素娟,咬牙把孩子交给公公、婆婆,帮着丈夫做一些锯板、钻洞、套圈等粗活,而刨斜边、打磨出细等手艺活,还是由丈夫负责打理。

   业精于勤,伉俪情深的姚素娟,学起了拼板上箍这个箍桶匠的一项绝技。她先在许多木板侧面钻出一毫米大小的小孔,然后根据桶的尺寸排好木板后,然后用竹子削的长约3厘米、宽约5毫米的竹钉将木板连接在一起,再在外来套好铁锹,各种型号的木桶,就在姚素娟的巧手下成形了。

  机遇总是垂青于有心人。在传统的手工豆腐行业一落千丈时,这时快餐业又悄然兴起,夫妻俩瞄准新的商机,做起了饭蒸桶,品种多达七八个。此后,还有许多家庭,也越来越青睐这些饭蒸桶。生意好时,夫妻俩每天要卖掉20多只各类饭蒸桶、豆腐桶,闲时也能卖掉二三只。陈仙球、姚素娟夫妇的箍桶行业又做得风生水起。

  日复一日,陈仙球、姚素娟这对箍桶夫妻,一晃携手走过了20多个春夏秋冬。共同的画业、爱好,让夫妻俩琴瑟和鸣,不但合做的木桶严丝合缝,生活上也是互敬互爱,夫妻间的感情也愈加亲密,成了一对恩恩爱爱的箍桶夫妻。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