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24)
(2013-10-24)
(2013-10-17)
(2013-10-15)
(2013-10-14)
发布时间:2013-11-22 10:28:07 来源:温岭市妇女联合会 作者:温岭市妇女联合会 阅读次数:
2001-2005年是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妇女事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时期。为了更好地维护妇女权益,提高妇女整体素质,加快实现男女平等的进程,充分发挥广大妇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温岭市人民政府制定《温岭市妇女发展规划(2001-200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涉及经济与人口、卫生保健、教育、就业与社会保障、妇女参政议政、社会环境和社会福利等6个领域,确定了5年妇女发展的主要目标和策略措施。
为了确保妇女事业的健康发展和市《规划》目标的顺利实现,市委、市政府把发展妇女事业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精心组织,合理安排,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两年来,在提高妇女整体素质,全面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推动妇女充分参与经济和社会发展,保障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领域的平等权利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2002年统计监测结果显示,24个主要指标中有12个指标已达标,11个指标基本符合进度要求,1个指标没有数据,总体进展比较顺利,取得了初步成效。(见表1)
表1“十五”妇女发展规划达标情况表
大类目标 | 分 项 与 目 标 | 达标情况 |
卫 生 保 健 | 1、 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85%以上 2、 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22/10万以下 3、 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99% 4、 妇女病普查率城镇达95%,农村达90% 5、婚前医学检查率达98% 6、妇女生殖保健知识普及率达95% 7、 节育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控制在3/万以下 8、已婚育龄妇女避孕率为88% 9、育龄妇女计划生育知识普及率达80% | ■ □ ■ □ ■ □ □ ■ ■ |
参 政 议 政 | 1、 人大女代表比例不低于22% 2、 市党委、政府各配备1名以上女干部 3、 50%以上的党政部门配备女领导干部 4、 10%以上的镇(街道)党政配备正职女干部 5、 后备干部中女性比例不低于20% | □ ■ □ ■ ■ |
教 育 | 1、小学适龄女童入学率与巩固率达到99.9% 2、初中女生入学率与巩固率达95% 3、女生初中毕业生升高中比例达90% 4、青壮年妇女识字率达99.5% | ■ ■ □ □ |
法律保护和社会环境 | 1、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5% 2、 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8% 3、 农村改水受益率达95% 4、 建立市级妇女儿童活动中心 | □ □ ■ □ |
就业与劳动保护 | 1、 女性从业人员比例占45%以上 2、 女职工生育保险覆盖率达90%以上 | ○ ■ |
■达标 □未达标 ○无数据
一、实施效果
为了确保妇女事业的健康发展和市《规划》目标的顺利实现,各级党政领导十分重视,精心组织,合理安排,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全市妇女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一)经济环境
近年来,我市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各项投资逐年增加,同时人口的低速增长,为妇女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1、经济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长,为妇女生存环境的改善提供了保障。2002年,我市国内生产总值达217.48亿元,比上年增长11.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19046元,比上年增长11.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5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229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6.0%和5.3%。
2、财政收入增长,各项投入加大,为妇女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创造了条件。2002年,全市财政总收入17.79亿元,同比增长25.1%,人均地方财政收入700.78元,同比增长3.0%。在中央和地方财政的大力支持下,全市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3.13亿元,与去年相比保持稳定,卫生经费投入2317万元,比上年增长22.1%,其中妇幼经费投入255万元,防治防疫事业费投入331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5.6%、46.5%,占卫生经费的比重分别为11.0%和14.29%,分别比上年增2.9个百分点和2.4个百分点。
3、人口保持低速增长。2000年、2001年、2002年的人口增长率分别为4.81‰、3.35‰、4.10‰,15-49岁人口数分别为33.48万人、32.92万人、33.27万人。
(二)卫生保健
近年来,由于卫生经费投入加大,医疗保健设施建设日趋完善,组织措施有力,妇女的健康保障基本得到了落实。
1、加强管理,提高妇幼保健水平。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依法开展儿童保健工作,加强兼职保健网络建设和三级网络建设,积极稳步推进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提高妇幼卫生保健人员的素质。加强产科急救服务功能,提供产妇住院分娩的必要条件。2001年、2002年全市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均为100%,农村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2000年至2002年均为100%,已提前达到2005年《规划》目标要求。建立健全孕妇死亡监测系统,做好婚前保健、产前诊断、新生儿疾病筛查。2002年婚前医学检查率达98%,比去年增加3个百分点。
2、科学服务,提高妇女健康水平。拓宽妇女保健服务内容,妇女保健工作得到加强,保健服务能力得到提高。2002年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为90.59%,分别比2000年、2001年增2.7个百分点和1.8个百分点,已提前达到2005年规划目标要求。孕妇医学检查率2002年达95.04%,分别比2000年、2001年增0.9个百分点和0.6个百分点。城市1-2年、农村2-3年对已婚妇女进行一次妇科病普查,两年共实查1.91万人,疾病检出率为30.6%。开展城乡社区妇幼卫生服务,把优生优育的知识宣传和技术服务落实到社区,针对妇女的心理和生理变化,进行健康教育,提高群众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
3、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不断提高技术服务水平。积极地推进以避孕节育方法知情选择为主要内容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广泛宣传“一法三规省条例”、《温岭市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方法》和普及避孕节育、生殖健康、计划生育知识,2001年、2002年已婚育龄妇女避孕率分别为89.7%、88.5%,生殖保健知识和育龄人口计划生育知识普及率分别为85%、90%。切实抓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在原有基础上建立健全流动人口“双向协作”、“委托管理”和现居住地管理等新的工作机制,提高计划生育整体工作水平。
(三)妇女参政议政
我市按照干部队伍建设“四化”方针和《规划》目标的要求,重视女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把推进男女平等、鼓励妇女参政议政纳入各级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使女干部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文化素质逐步提高,参政程度和参政能力明显增强。
1、女干部队伍不断发展壮大。近年来,我市积极按照省、台州市和市委有关文件精神,按照培养复合型、高素质干部的要求,进一步加大了女干部培养选拔力度,为女干部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组织环境。主要采取四方面措施:一是加强培养,提高女干部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二是注重抓好女干部的实践锻炼,提高她们的实际工作能力;三是强化日常管理,完善监督约束机制;四是多压担子,加大女干部选拔任用力度。2002年,全市女干部人数7979人,占总干部人数的44.7%,年均增长4.1%,女干部占干部总人数的比重分别比2000年、2001年上升1.9和0.8个百分点,知识结构不断改善,年龄梯次配备,整体素质明显提高。我市市管后备干部252人,其中女性56人,占22.2%,实现规划目标。
2、参政议政能力不断增强。2002年,市级党政领导班子各有一名女干部,已实现预定目标。市级党政部门女领导的配备率为43.75%,比上年提高了9.37个百分点,全市16个镇(街道)配备了女领导干部28名,其中正职2名,已实现预定目标。市级人大女代表和政协女委员分别占同级代表人数的21.0%和15.8%。2002年在村、居干部中,村、居委员会中女干部人数分别为344人、264人,分别占总成员数的9.4%、90.1%。2002年底,全市共有女党员6199名,占总数的14.5%。
(四)教育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学校的教育环境和布局进一步优化,女性平等受教育观念加强,女童入园率、初中三年巩固率、初高中女学生毛入学率都有不同程度提高。成人教育取得明显成效,加强上岗培训和各类业务教育,提高妇女整体素质。
1、女童学前教育稳步推进。大力发展以社区为依托,公办与民办相结合,形式多样的学前教育体系,不断提高幼儿园办园水平,积极推动镇(街道)中心幼儿园建设,基本满足家长送子女入园的要求。2002年,3-6岁儿童入园率达87.9%,分别比2000年和2001年上升22.1和3.1个百分点,其中女童入园率88.0%,稍高于男童入园率,已实现预定目标。
2、义务教育高标准普及,男女无差别。2002年,全市小学适龄女童净入学率达100%,近几年基本稳定,并且女童和男童无差别。初中学生毛入学率达到96.88%,其中女生为97.15%,比上年增0.4个百分点;初中三年巩固率为99.65%,其中女生为99.72%;全市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83.24%,分别上升12.0和2.5个百分点,其中女生升学率为84.36%,分别上升13.8个百分点和3.0个百分点。
3、高中教育中女生比例稳定。2002年,全市普通高中在校生2.17万人,比上年增加0.19万人,年均增长8.5%,其中女生9699人,占在校生的44.67%,与上年相比保持稳定。
4、成人教育成效明显,加强各类业务培训。2002年,全市成人高等学校在校生6067人,比上年增加446人,其中女生3579人,占在校生的比例为59.0%,比上年增长了0.6个百分点。青壮年识字率99.85%,其中女性青壮年识字率98.56%。2001年、2002年,参加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人数分别为0.53万人和0.68万人。2002年共评出女农民技术人员721人,占当年农民职称评审总人数的20.3%,与上一次评审年比较,女农民技术人员数略有增加,但所占农民职称比例的增幅有很大的提高,达11.1个百分点。在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中,女专业技术人员达1.03万人,分别比2000年和2001年增加0.29万人和0.19万人,年均增长18.0%,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37.2%,比上年上升了2.6个百分点(见表2)。
(五)法律保护和社会环境
近几年,我市一方面加强法制建设的力度,积极开展法制教育,同时加强对妇女的法律保护工作,打击违法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使妇女人身安全有了保障。在“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引下,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对城乡环境保护工作越来越重视,进一步加大改水、改厕以及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投入,城乡生活环境、社会环境逐步得到改善。
1、妇女权益得到进一步保障。建立和完善法律援助机构,全市建立为妇女提供法律援助的机构2个,二年累计得到法律援助机构提供援助办结的案件数66件。从五方面加强妇女合法权益保护力度。一是为赡养、抚养、劳动报酬、家庭暴力、离婚等案件的妇女制定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优先执行三项规定,对生活确实困难要求抚养、赡养的妇女实行诉讼费减缓免制度。二是建立健全妇女权益保障网络,完善妇女信访网络。建立妇女信访接待预测、预报、预防“三预”制度,市“1600148”妇女维权热线共接待来电来访近4000多次。市妇联接待来信来访来电400多人次,信访案件调处率达到100%,无发生一起信访出市事件。建立了重点案例跟踪制度,对一些涉及地方势力的、典型的、在社会上反响强烈的重点案例进行跟踪到底,救助到底。强化妇儿侵权案件的维护。健全了妇儿维权联席会议制度,对妇女合议庭41名特邀陪审员经常性开展司法培训和公民道德教育,充分发挥她们维护妇儿合法权益的作用。专门组织力量对农村“农嫁非”妇女和离婚丧偶妇女在户口,责任田、口粮田配置,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划分、征用土地补偿费用和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分红等权益上受侵害现象进行调研,并以书面形式向市“两会”提出建议意见,形成议案。三是经当事人申请,维权合议庭及时帮助妇女调取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材料,例如医疗病历档案、房产登记等相关材料。四是加强法制宣传。与司法、民政等部门举行大型普法咨询活动,发放法律法规宣传资料、小册子50000多份。组织志愿者队伍开通妇女“知心”热线广播节目。五是严厉打击惩处侵害妇女合法权益案件。两年全市破获组织、强迫、引诱、容留和介绍妇女卖淫案件51件,判处强奸妇女案件118件,为维护妇女合法权益提供了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2、城乡生活环境逐步改善。2002年,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提前实现预定目标;农村粪便无害化处理率、农村改水受益均已达标;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94.53%;农村自来水普及率89.25%;市污水处理一期工程自2002年下半年开通试运行以来,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为30%,预计随着二期工程的逐步建成,到2005年可以达到60%以上。
3、社会福利事业进一步健全,城镇社会保障进一步完善。2002年每万人拥有福利床位达到15张,比上年增加5张。广泛开展访贫问苦、结对献爱心活动。城镇社会保障进一步完善,2002年低保人数为1.17万人,从制度上加以完善,做到应保尽保;我市社会救济对象人数为0.3万人,从体制上加以改进,使之逐步纳入保障范畴。
(七)就业与劳动保护
这几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广开就业渠道,为城镇下岗职工和待业人员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社会保险和劳动保护措施日趋完善,劳动违法案件逐年减少。
1、妇女就业状况有所改善。妇女在我市社会经济发展中“半边天”地位显著提高。在城镇集体单位,2002年末女性从业人员19983人,女性就业人员的比重由2000年的33.08%提高到2002年的34.78%。在十六大行业中,女性人数占该行业从业人数比例较高的行业有卫生体育社会福利业、教育文化艺术广播电视业、金融保险业,分别为63.3%、54.5%和48.4%。在农村,妇女大力推广系列标准化技术和农业产业化。建立一批科技含量高、规模效益好、适合妇女特点、带动力强的示范基地,命名一批农民产品标准化示范户,形成一镇(街道)一品。发挥专业经济合作社的团体功能,在全市20家合作社中建立妇女组织,评比一批优秀合作社妇代会。推行“能人、协会、基地、市场”四体联动模式,强化科技联姻、服务联网、农业联产、市场联销。女企业家队伍不断壮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展示超人的胆魄和卓越的才干。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创建巾帼社区服务实体5个,帮助618位下岗女职工实现再就业。女性在登记失业人数中不断下降,2002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失业人数为4200人,其中女性占42.9%,比上年下降了17.1个百分点。
2、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2002年,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企业职工5.59万人,比上年增长67.4%;参加失业保险的企业职工5.5万人,比上年略有增加;参加医疗保险社会统筹的职工3.9万人,比上年增长50.6%,上述险种中女性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5.1%、36.4%、34.1%。参加工伤保险的女职工0.55万人,参加生育保险的女职工0.65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3.8%、3.2%,城镇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覆盖率为91%,实现规划目标(见表3)。
表3各险种参保人数
单位:万人
险种 | 2001年 | 2002年 | 增幅(%) |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 | 3.34 | 5.59 | 67.37 |
# 女性 | 1.17 | 1.96 | 67.52 |
参加医疗保险社会统筹职工人数 | 2.59 | 3.9 | 50.58 |
# 女性 | 0.88 | 1.33 | 51.14 |
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 | 5.4 | 5.5 | 1.85 |
# 女性 | 1.9 | 2 | 5.26 |
参加工伤保险企业职工人数 | 1.61 | 1.66 | 3.11 |
# 女性 | 0.53 | 0.55 | 3.77 |
参加生育保险企业职工人数 | 1.61 | 1.64 | 1.86 |
# 女性 | 0.63 | 0.65 | 3.17 |
3、劳动保护有所加强。加大监察力度,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截止2003年7月底,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共受理群众投诉案件432起,责令立即改正406起,限期改正26起,涉及人数642人,其中追回拖欠工资涉及人数509人,清退押金涉及人数133人。全年对全市各类企业的用人单位监察检查数不少于1000家,发现用人单位安排妇女、未成年人在禁忌工种、岗位工作,责令立即改正。在羊毛衫制造业、鞋业等行业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劳动部门、工会、职工代表三方共同协商制定该行业的工资标准,促使外地人员和本地职工同工同酬,保障了职工的合法权益。
二、主要问题
新《规划》实施以来,我市各项工作都能正常有序地向前推进,从以上分析也可以看出,妇女的自身价值和作用更加引起各级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社会地位也不断提高,妇女的各项权益基本得到了保障,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从监测指标的内容看,具体表现为:
——妇女保健工作仍需加大力度。妇女病普查工作面仍需拓宽,2001年、2002年妇女病实查人数分别为1.15万人、0.76万人,普查率仅为20.8%,离规划目标甚远,进展步伐仍需加快。反弹指标如孕产妇死亡率上升,2002年孕产妇死亡率为29.4/10万,比上年增长19.3个10万分点,计划生育并发症发生率还高于规划控制的范围。
——妇女参政议政水平亟待提高。虽然近几年来我市培养女干部的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妇女参政议政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但各级领导班子中女性的比例仍不高,且存在正职少,高知少,年轻少,行政(业务)领导少,总体上妇女参政议政能力水平与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不尽相适应。在农村基层组织中女性比例存在下降的趋势。2002年村委员会成员数为3662人,其中女性344人,占9.4%,比上届下降了2.4个百分点,女性参政积极性不高和参政能力较弱是其主要原因。
——部分妇女劳动保护状况不容乐观。近几年来,我市个私企业日益增多,外来民工不断涌入,劳动关系日趋于复杂化多样化,劳动保护工作中仍存在着劳动合同签订不够规范的现象,一些企业片面追求利润,缺乏必要的防范措施,以致工伤事故继续攀升,劳动者的安全卫生条件不能获得有效的保障。
——妇女生存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水资源污染日益严重,大气质量不断下降,造成许多疾病蔓延,给人们特别是妇女的身体健康带来不良影响。2002年城市污水处理率仅30%,我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和卫生厕所的人口覆盖率为89.25%和94.53%,离“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还有一段距离,尤其是贫困地区妇女的生存环境亟待改善。
——妇女权益保障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歧视、虐待、残害妇女的现象仍有发生,第三者插足形成离婚案件增多,家庭暴力现象依然存在,妇女维权工作任重道远。
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新的妇女问题。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妇女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问题。一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流动人口增多,流动人口的劳动保护、孕产妇系统管理、计划生育、基础教育等以及如何进行管理是一个新的问题。二是妇女心理健康问题更加突出,社会急剧变化,竞争激烈,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等造成显现和潜在的生存和发展的危机感,使女性出现焦虑、烦燥等心理障碍,不利于妇女的身心健康。三是预防艾滋病和女性吸毒带来新的问题应引起广泛关注。
信息体制需进一步完善。虽然建立了机构,但各部门工作协调统一不够;女性就业人员等重要监测数据还处于空白状态;有几个指标的数据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中期重点监测指标设计应与规划相一致,应设计相对指标如妇女病普查率而不是绝对指标如妇女病实查人数,避免给监测评估工作带来麻烦。
三、建议和对策
为了进一步实施好我市妇女发展规划,使各项目标落到实处,切实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改善妇女的生活生存环境,使妇女事业进一步健康快速发展,我们建议:
1、全社会都要重视妇女工作。各级党政部门和群众团体都应该高度重视,把它列入重要议程,加大工作力度,按《规划》要求采取切实措施抓落实。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妇女保健、教育等需求日益增长,因而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妇女事业的力度,多渠道筹集资金,走国家、集体、个人、共同投入之路。针对新形势下显现的新问题,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重点解决妇女劳动就业、非公有制企业女职工劳动保护、女职工生育保险、流动人口妇女权益、农村妇女土地权益、妇女家庭婚姻权益等问题。
2、加大培养女干部力度, 提高妇女自身素质,真正实现妇女平等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及决策。一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提高妇女参政意识,优化妇女参政议政的社会环境;二要抓制度创新,在政策保障的前提下,建立竞争激励机制;三要加强学习培训,提高女干部的主体意识和参政能力;四要精心培养,大胆使用,拓宽女干部的实践领域。
3、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切实维护女职工的劳动权益。特别要加强对私营、乡镇和三资企业中女工劳动保护工作的检查,进一步扩大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的签订率,提高经营者守法意识和女职工的自我保护意识。严厉打击摧残女职工身心健康的违法行为。消除就业中性别歧视,尽量拓宽就业渠道,创造就业机会,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直接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商业、服务、饮食业和金融保险等适宜妇女生理条件的行业,为扩大妇女就业门路提供便利条件。三是加强妇女的职业培训,提高妇女的自身素质,增强社会竞争力,同时加快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解决妇女择业的后顾之忧。
4、加强城乡环境治理工作,改善妇女生存条件。各级有关部门要在原有整治工作的基础上,对城市生活环境要认真做好治理规划、统筹安排。对乡村和边远山区的生态环境治理,既要加大环保教育和宣传力度,迅速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又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以保证《规划》目标的顺利实现。农村改水受益和改厕工作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工作,以改水和改厕来带动农村环境水平的不断提高。
5、进一步健全妇女权益保障机制,延伸社会化的维权工作网络。加强法律援助中心、妇女维权合议庭、家庭暴力投诉站建设,调整充实妇女陪审员队伍,实现审判维权与妇联维权有机衔接。进一步健全三级信访网络,重视建立和健全社区维权机制,发挥社区巾帼志愿队伍的作用。
6、妇女保健工作要加大力度,关注反弹指标对监测工作的影响。各部门加强联系协作,做好妇女病普查工作,促进规划目标的实施。有些指标经过几年的艰苦工作,费了很大的财力物力使指标值接近或基本接近《规划》目标,但由于反弹又拉开了距离,对实现《规划》目标有很大影响,如孕产妇死亡率等指标。
7、健全和完善监测机制。狠抓数据质量,提高监测评估水平,针对监测统计的难点和空白点,要尽快研究制定监测统计调查计划,各级政府在财力、人力方面给予支持,确保目标数据的取得。
温岭市“十五”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监测统计组
执笔人:应军素
2003年9月20日
附件1
“十五”妇女发展规划中期监测重点指标
经济与人口 | 单位 | 2000年 | 2001年 | 2002年 | 目标 |
1、*国内生产总值 | 亿元 | 179.86 | 193.97 | 217.48 |
|
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 元 | 15841 | 17023 | 19046 |
|
3、*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 元 | 10172 | 10909 | 12651 |
|
4、*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 | 元 | 5609 | 5917 | 6229 |
|
5、*财政收入 | 亿元 | 13.48 | 13.9 | 17.79 |
|
#地方财政收入 | 亿元 | 5.66 | 7.75 | 8 |
|
人均地方财政收入 | 元 | 498.4 | 680.49 | 700.78 |
|
财政支出 | 亿元 | 5.86 | 7.17 | 8.8 |
|
6、*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 | 亿元 | 1.53 | 3.16 | 3.13 |
|
#占财政支出的比例 | % | 26.1 | 44.07 | 36.14 |
|
7、*卫生经费 | 万元 | 1167 | 1897 | 2317 |
|
8、*妇幼卫生经费 | 万元 | 95 | 154 | 255 |
|
#占卫生经费的比例 | % | 8.14 | 8.12 | 11 |
|
9、*防治防疫事业费 | 万元 |
| 226 | 331 |
|
#占卫生经费的比例 | % |
| 11.91 | 14.29 |
|
10、*计划生育事业费 | 万元 |
| 684.56 | 935.54 |
|
11、*人口总数 | 万人 | 113.8 | 114.09 | 114.28 |
|
* #女性 | 万人 | 55.24 | 55.45 | 55.65 |
|
12、*15-49岁人口数 | 万人 | 33.48 | 32.92 | 33.27 |
|
13、*人口自然增长率 | ‰ | 4.81 | 3.35 | 4.1 |
|
卫生保健 |
|
|
|
|
|
14、*孕产妇死亡率 | 10万 | 0 | 9.9 | 29.4 | 22 |
#城市 | 10万 | 0 | 9.9 | 29.4 |
|
#农村 | 10万 |
| — | — |
|
15、*住院分娩率 | % | 99.75 | 100 | 100 | 99 |
16、*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 | % |
| 100 | 100 |
|
17、*非住院分娩中消毒接生率 | % | 28.57 | 0 | 0 |
|
18、*孕妇医学检查率 | % | 94.2 | 94.47 | 95.04 |
|
#城市 | % | 94.2 | 94.47 | 95.04 |
|
#农村 | % |
| — | — |
|
19、*孕产妇系统管理率 | % | 87.86 | 88.79 | 90.59 | 85 |
#城市 | % | 87.86 | 88.79 | 90.59 |
|
#农村 | % |
| — | — |
|
20、*节育手术数 | 个 | 7790 | 13219 | 12178 |
|
21、*节育手术并发症人数 | 人 | 8 | 36 | 36 |
|
22、*妇女病实查人数 | 万人 | 2.49 | 1.15 | 0.76 |
|
23、*婚前医学检查率 | % | 99 | 95 | 98 | 98 |
# 城市 | % | 99 | 95 | 98 |
|
# 农村 | % |
| — | — |
|
24、*已婚育龄妇女避孕率 | % | 90.98 | 89.7 | 88.5 | 88 |
25、*艾滋病病毒携带报告人数 | 人 |
| — | — |
|
#女性 | 人 |
| — | — |
|
26、*性病报告病例数 | 例 |
| 364 | 426 |
|
# 女性 | 例 |
| 201 | 160 |
|
教育 |
|
|
|
|
|
27、*3-6岁儿童入园率 | % | 72 | 85.32 | 87.9 | 85 |
# 女童 | % |
| 85.39 | 87.99 |
|
男童 | % |
| 85.12 | 87.62 |
|
28、*小学适龄儿童净入学率 | % | 99.03 | 100 | 100 | 99.8 |
# 女生 | % | 99.02 | 100 | 100 | 99.9 |
男生 | % | 99.05 | 100 | 100 |
|
29、*初中毛入学率 | % |
| 96.1 | 96.88 | 99 |
# 女生 | % |
| 96.75 | 97.15 | 95 |
男生 | % |
| 95.55 | 96.65 |
|
30、*初中三年巩固率 | % | 99.57 | 99.46 | 99.65 |
|
# 女生 | % | 99.73 | 99.64 | 99.72 | 95 |
男生 | % | 99.37 | 99.3 | 99.61 |
|
31、*初中毕业生升高中段比例 | % | 71.23 | 80.76 | 83.24 | 85 |
# 女生 | % | 70.6 | 81.38 | 84.36 | 90 |
男生 | % | 73.4 | 80.24 | 82.32 |
|
32、*普通中小学残疾儿童在校学生数 | 万人 |
| 0.09 | 0.08 |
|
# 女生 | 万人 |
| 0.03 | 0.03 |
|
33、*普通高中在校学生数 | 万人 | 1.84 | 1.98 | 2.17 |
|
# 女生 | 万人 |
| 0.89 | 0.97 |
|
34、成人高等教育在校学生数 | 万人 |
| 0.56 | 0.61 |
|
# 女生 | 万人 |
| 0.33 | 0.36 |
|
35、*青壮年识字率 (15-50岁) | % |
| 98.73 | 98.85 |
|
# 女性 | % |
| 98.48 | 98.56 | 99.5 |
男性 | % |
| 98.79 | 98.87 |
|
36、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数 | 万人 | 2.12 | 2.43 | 2.77 |
|
# 女性 | 万人 | 0.74 | 0.84 | 1.03 |
|
女性专业技术人员数比重 | % | 34.91 | 34.57 | 37.18 |
|
37、*农村妇女接受实用技术培训人数 | 万人 | 0.17 | 0.53 | 0.68 |
|
38、*获“绿色证书”人数 | 万人 |
| 0.01 | 0.02 |
|
39、*女农民技术员人数 | 万人 | 0.17 | — | 0.07 |
|
就业与社会保障 |
|
|
|
|
|
40、全社会从业人员 | 万人 | 68.31 | 72.98 | 75.34 |
|
#女性 | 万人 |
| — | — |
|
41、城镇单位从业人员 | 万人 | 5.69 | 5.45 | 5.75 |
|
#女性 | 万人 | 1.88 | 1.85 | 2 |
|
42、城镇单位职工年平均工资 | 元 | 12828 | 16624 | 19337 |
|
#女性 | 元 |
| — | — |
|
#男性 | 元 |
| — | — |
|
43、*城镇登记失业人员 | 万人 | 0.21 | 0.35 | 0.42 |
|
# 女性 | 万人 | 0.12 | 0.21 | 0.18 |
|
44、*残疾人就业人数 | 万人 |
| 0.03 | 0.03 |
|
#女性 | 万人 |
| 0.01 | 0.01 |
|
45、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 | 万人 |
| 3.34 | 5.59 |
|
# 女性 | 万人 |
| 1.17 | 1.96 |
|
女性所占比例 | % |
| 35 | 35.1 |
|
46、参加医疗保险社会统筹职工人数 | 万人 |
| 2.59 | 3.9 |
|
# 女性 | 万人 |
| 0.88 | 1.33 |
|
女性所占比例 | % |
| 34 | 34.1 |
|
47、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 | 万人 |
| 5.4 | 5.5 |
|
# 女性 | 万人 |
| 1.9 | 2 |
|
女性所占比例 | % |
| 35.2 | 36.4 |
|
48、参加工伤保险企业职工人数 | 万人 |
| 1.61 | 1.66 |
|
# 女性 | 万人 |
| 0.53 | 0.55 |
|
女性所占比例 | % |
| 32.92 | 33.13 |
|
49、参加生育保险企业职工人数 | 万人 |
| 1.61 | 1.64 |
|
# 女性 | 万人 |
| 0.63 | 0.65 |
|
女性所占比例 | % |
| 32.9 | 33.1 |
|
50、*城镇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覆盖率 | % | 96 | 90 | 91 | 90 |
51、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投保人数 | 万人 | 43 | 41.4 | 41.41 |
|
# 女性 | 万人 | . | 18.33 | 18.33 |
|
52、*低保人数 | 万人 | 0.02 | 1.12 | 1.17 |
|
#城镇 | 万人 |
| 0.02 | 0.04 |
|
53、*社会救济对象 | 万人 |
| 0.23 | 0.3 |
|
#城镇 | 万人 |
| 0.02 | 0.03 |
|
#农村 | 万人 |
| 0.21 | 0.27 |
|
妇女参政议政 |
|
|
| <P align= |